《脾胃论》学习之二
吴可:术后病人多出现小便不理及大便不通的情况,该如何用中药治疗?
秦兵芬:“如小便涩,脐下闷,或大便则后重,调木香、槟榔细末各五分,稍热服,空心或食前;如里急后重,又不去者,当下之;如有传变,随证加减:”“脐下闷”,小肚子胀。“或大便则后重”,拉完了肛门还觉得下坠,结肠炎影响到直肠了,有了直肠的炎症就会出现里急后重,就要加木香、槟榔。“稍热服,空心或食前”,温度高一点,空着肚子吃,药物就可以和肠胃道充分接触,如果确实有感染因素存在,这就相当于局部直接上药。“当下之”,用泻下的药,比如大黄。大黄煎煮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就止泻,煎煮的时间短就泻肚子了。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就告诉病人,让他不要煎煮得太长,也不要煎煮得太短,就煎20分钟。如果煎40分钟以上,它的止泻效果很好,如果10分钟之内,拉肚子效果很好,所以就取中间数。这样虽然是用泻药,也不要让他泻得那么厉害。我们再谈谈泻药止泻的问题。一般来讲上火了、大便干,可以用大黄作泻药,或用三黄片泻火。三黄片止泻也很好的,这是一个病人教我的。他说腹泻、肠炎、痢疾用三黄片,一用就好。用法有讲究,按年龄1岁1片,一直用到20片,20岁以上也是20片一次。第二天以后就是1次4片,一般2天就好了。但是别用芒硝,该用大黄。“如有传变,随证加减”,根据情况随证加减。
“如腹中动摇有水声,而小便不调者,停饮也”,肠鸣,肠道里水、气都有,所以才能听到有声音。有水、有气,往往都是感染引起的,大量水液停留在胃肠里面,血容量少了,尿就少了。在《伤寒论》里这叫“痰饮”,叫“饮留胃肠”。“诊显何脏之脉,以去水饮药泻之”,根据脉象,判断病变涉及的脏腑,选用相应的去除水饮药即可。“假令脉洪大,用泻火利小便药之类是也”,肠鸣、尿少、脉大,说明湿热比较严重,就要用泻火、利小便的药。用黄芩、黄连泻火,再加点利小便的药物如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。
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
0773-6790095(急诊科)、0773-6790161(预约挂号)
glzxyjhyy@163.com
Designed by 信息科.LNX | 桂ICP备18003305号
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