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脾胃论》学习之二
秦兵芬:五脏之气,各受一腑之化,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,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,是六腑生气先绝,五脏无所禀受,而气后绝矣。肺本收下,又主五气,气绝则下流,与脾土叠于下焦,故曰重强。胃气既病则下溜。“五脏之气,各受一腑之化”,脏和腑是互为表里的,每一脏对应一腑,小肠化的东西就是给心的,胃化的东西就是给脾的。“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”,脏腑、皮肤、血脉、筋骨和五脏又是相关的,例如脉对的就是心、跟小肠相应。“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,是六腑生气先绝”,五脏气不足是因为先有六腑之气不足,因为五脏之气是从六腑之气化来的。所以“五脏无所禀受,而气后绝矣”,吃进去的东西先到胃,胃到各个腑,腑到各脏,脏再到皮肤、筋骨、血脉,然后再到全身各处。如果胃气病,后面的就都病了。“肺本收下”,“收”是收敛,“下”是肃降。因为肺主清肃之气,肺对应的是秋,秋天就是清肃之气。“又主五气,气绝则下流”,五气指五脏之气。因为肺主一身之气。“肺本收下”,五脏之气都开始下行、不是生机勃勃了。“气绝则下流”,“下流”是向下移动。“与脾土叠于下焦,故曰重强”,肺脾功能减退,导致水谷精微都淤积到下焦了。因为肺气不足就表现为宣发不足、肃降有余;胃弱了,脾也不能运化输布,水谷精微就都往下走;
马丽明:重强?
秦兵芬:“叠于下焦”,“叠”就是“重”,上焦中焦阴气都往下焦积聚,故叫“重强”。“胃气既病则下溜”,是指胃一病,则水谷精微都往下走。经云:湿从下受之,脾为至阴,本乎地也。有形之土,下填九窍之源,使不能上通于天,故曰五脏不和,则九窍不通。
人体的下部比较容易感受湿气,在人体内湿邪最容易伤脾,因为脾是至阴。至阴就是最低的地方,最高的地方是至阳,“脾”字右边是“卑”,卑贱、卑微就是下的意思,五脏里最低的就是脾。“本乎地也”,它在最底下。“有形之土,下填九窍之源”,有形之土就是看得见的“湿”,九窍之源就是脾,胃禀受水谷消化吸收,然后给脾,才能够输布到全身。胃虚以后就影响到脾的运化,所以九窍之源等于断掉了。“不能上通于天”,也就不能疏散到全身各处,这就叫五脏不和,这时候与五脏相关的所有体窍就不通了。
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
0773-6790095(急诊科)、0773-6790161(预约挂号)
glzxyjhyy@163.com
Designed by 信息科.LNX | 桂ICP备18003305号
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