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脾胃论》学习之四
秦兵芬:在四季中作为医者怎么教导患者和自身保持健康?
汤亮亮:我在书中有读到,“若夫顺四时之气,起居有时,以避寒暑,饮食有节,及不暴喜怒,以颐神志,常欲四时均平,而无偏胜则安。不然,损伤脾胃,真气下溜,或下泄而久不能升,是有秋冬而无春夏,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,而百病皆起;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。于此求之,则知履端之义矣。”告诉我们应该怎么保持健康。“顺四时之气”,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天暖了就减衣服,天冷了就加衣服。“起居有时”,按时作息。“避寒暑”,主要是体现在增减衣物的方面。“饮食有节”,饮食在量上要有节制,在时间上要有节律。“不暴喜怒”,不突然地产生喜怒的情绪。人的喜怒往往是被动产生的,而“不暴喜怒”就是要提高内心的容忍度,有所准备,这样才能“不暴喜怒”。仅仅说“别高兴,也别生气”的话基本上是没有用的。“以颐神志”,“颐”就是“养”。“常欲四时均平,而无偏胜则安”,如果一年四时、春夏秋冬都能保持一致,不要有所偏激,就能保持健康。如果不这样,就会“损伤脾胃,真气下溜,或下泄而久不能升”,脾胃吸收能力差了,水谷精微之气就会下溜。“是有秋冬而无春夏”,这时人体内就像是有秋冬的景象而没有春夏的景象,就是虚寒的表现。“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,而百病皆起”,生长的功能下陷于殒杀之气,即春天的生发之气埋在了秋冬的殒杀之气里。这也是李东垣一直在讲的道理,水谷精微之气原本具有生长之机,是产生热的;现在不能上升发挥作用,就变成阴火,所以人体既有阳虚,又有阴火,这时候就“百病皆起”。“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”,另外,如果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过于旺盛,也会生病。就像春天夏天总是不结束,这也很麻烦,就像树木光长树枝和叶子,不结果实,这也是一种病态。“于此求之,则知履端之义矣”,从这里体悟,就知道顺应四时之气,保持升降出入协调的意义了。“履端”就是行得正,从开始就要遵循正常顺序,把握适当尺度。
吴可:人体内也有和自然界一样的升降浮沉,只有顺应四时才能保持健康。
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
0773-6790095(急诊科)、0773-6790161(预约挂号)
glzxyjhyy@163.com
Designed by 信息科.LNX | 桂ICP备18003305号
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